冷链向东,订单向西——玛瑙红樱桃串起的粤黔共富路

4月23日凌晨5点的贵州水城区发耳镇,樱桃园里已亮起星星点点的头灯。果农们麻利地摘下一串串玛瑙红樱桃,赶在12点前将果实送进村里的移动冷库。

“这批果子下午两点准时发往广东,果子要摘8成熟的,采摘下来必须及时放到冷库里,这样运到广东才能鲜得像刚离枝。”发耳镇白岩脚村党支部书记杨金坤告诉记者。

13小时后,这批1500斤樱桃将抵达广东省中山市乐鲜生贸易有限公司。随后,进入中山市民的餐桌。

发耳镇白岩脚村村民正打包樱桃。

这抹跨越山海的“玛瑙红”,背后是一场粤黔协作的“双向奔赴”。今年4月14日,“六盘水市水城区发耳玛瑙红樱桃品鉴推介会”与中山市消费嘉年华系列活动之“山海情深・黔珍好物”节启动仪式同步举行。当天,发耳镇人民政府与贵州乡里乡亲贵粤荟中山馆、中山市乐鲜生贸易有限公司签订市场合作协议,进一步细化两地产销对接机制。

此外,发耳镇与顺丰等物流企业共建“黔粤冷链专线”,通过优化包装、降低物流成本,实现樱桃从枝头到湾区货架的“48小时极速达”。“以前镇上的樱桃都在周边卖,怕运到广东都不新鲜了。”与樱桃打了12年交道的发耳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新健告诉记者,“如今冷链车恒温2℃,跑再远也不怕。”

发耳镇白岩脚村,分装好的樱桃。

数据显示,通过东西部协作,2024年,发耳镇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5%,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占比达60%,“小樱桃”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发耳镇深知开拓市场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依托贵州乡里乡亲贵粤荟中山馆本地商贸平台,搭建长期稳定的农产品展销渠道;另一方面,依托中山市乐鲜生贸易有限公司,优化供应链,进一步探索“基地直采+电商直播+社区团购”模式,让更多“黔货”融入广东消费市场。

杨金坤正在包装樱桃。

“过去深山好货难出山,如今,借助广东成熟的消费市场和物流网络,我们的樱桃不仅新鲜直达,更成了‘网红产品’。”水城区发耳镇党委副书记詹杰告诉记者。

“红了樱桃,绿了山头,富了百姓。”自2012年发耳镇规模化种植樱桃以来,村民的生活有了变化。如今,这里年产樱桃4800余吨,年产值达6000万元左右,全镇5000多户农户投身于樱桃种植产业,樱桃成为了“家门口的绿色银行”。

杨金坤正在包装樱桃。

从田间枝头到城市商圈,从产品推介到消费嘉年华,这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不仅书写着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更勾勒出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当西部的“生态颜值”转化为东部的“消费价值”,当东部的“发展经验”反哺西部的“产业升级”,一幅“粤黔共建山海相连”的时代新篇正在粤港澳大湾区与乌蒙山区之间铺展。

【记者手记】

在山海协作的坐标系里,冷链物流不仅是技术通道,更是观念通道。当东部市场的确定性需求遇见西部农业的确定性供给,碰撞出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还有发耳镇5000余户种植樱桃的果农,对美好生活更确定的期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桂榕

编辑 尚宇杰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