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潘美云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2025年5月6日至7日,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主办、杭州交通91.8电台承办的“乡村旅游媒体采风活动”走进杭州余杭,20余家媒体代表和网络达人深入探访径山寺、五峰山房民宿、径山花海、大径山未来集市等特色点位,通过全媒体平台向全国展示“乡村旅游看浙江”的径山实践。这场以“非遗传承促共富”为主题的采风活动,生动呈现了千年禅茶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五月的径山,茶香氤氲。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余杭区径山“五峰山房”民宿主理人章红艳忙得脚不沾地:“民宿房间提前一周就被订满,游客来体验采茶、炒茶、宋代点茶,连门口的路都堵了一个小时。”从民宿初创时一年往来游客50人到如今的年接待1.8万人次,章红艳的经历正是径山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缩影。
径山
一片叶子激活乡村活力
径山,因茶而兴。作为“日本茶道之源”和径山茶宴发祥地,这里1200余年的禅茶文化底蕴,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能。径山村党委书记俞荣华介绍,村里3000余亩茶园年产茶7万余斤,产值超亿元,带动村民人均收入达6.17万元,“绿叶子”真正变成“金叶子”。
径山茶
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为乡村注入新活力。人类非遗“径山茶宴”复原唐代茶礼,宋代点茶体验让游客穿越时空;茶筅制作等12个非遗工坊,将文化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项目。2022年,径山茶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次,茶衍生品开发至六大类近百种,抹茶瓶盖、茶面膜等创新产品深受年轻人青睐。
径山茶宴
从“流量”到“留量”:乡村运营的径山模式
“过去游客直奔径山寺,如今更多人留在村里体验茶文化。”俞荣华说。通过打造“禅茶第一村”,径山村将茶园变景区、农居变民宿、非遗变体验,108家民食民宿和文创企业形成集群效应。村里成立的旅游公司整合闲置资源,开发“径灵子”IP和数字VR旅游项目,串联起围炉煮茶、苏子遗墨等十大禅意场景,游客停留时间从6小时延长至1天以上,消费贡献率提升至50%。
径山村
数字化赋能更让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如虎添翼”。推进“众人议事厅”数字应用、“云山禅村”数据驾驶舱、打造“茶多分”乡村治理、“云上协商”,形成了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的“径山实践”……
乡愁可寄,未来可期
“大径山村如诗如画,也自成诗画。”此前,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广胜在调研中强调,要立足禅茶文化优势,打造“山水、田园、村落相得益彰”的大美格局,通过“茶天下”业态延伸产业链,让传统村落既守牢“老底子"”又频推“新业态”。
径山
从“贫困村”到“亿元村”,径山的蜕变印证了“文化兴则乡村兴”的真理。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五创”行动提出,到2026年将建成全国乡村旅游先行样板,而大径山正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栖居图景,为这一目标写下生动注脚。
“乡村发展需要青春力量,我们也呼吁更多的年轻人来到径山,为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径山村党委书记俞荣华对未来充满期待。他介绍,村里已设立青创客共享空间,推出“乡创十条”政策,为青年提供创业补贴、技能培训和项目孵化支持。“年轻人带来新理念,非遗工坊里‘90后’制茶师用直播带货,大漆手工艺人创作更有特色的产品,民宿主理人用汉服体验引流,村里越来越有活力。”俞荣华说。如今,大径山区域内,茶艺师、非遗传承人等岗位吸引数百名大学生返乡,“年轻化”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径山
"我们正着力将乡村资源与文旅大IP结合,打造微度假首选地。"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朱芸表示:“从‘五一’到‘十一’,我们推出草莓宇宙·长三角生活派对将连续180天推出一系列活动,包括天空跑、音乐会、研学课堂等,为市民提供丰富的周末度假选择。”
“乡村让城市更向往”——在径山,这不仅是口号,更是现实。正如民宿主理人章红艳所言:“游客来这里寻找精神富足,而我们找到了共同富裕的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