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孔学姣
5月9日,记者获悉,《河南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经营主体培育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近日印发,以13条措施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优服务,推动经营主体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经营主体培育的目标是要构建量质齐升发展格局,激发市场活力。截至今年一季度,全省实有经营主体1136.41万户,较2024年同期增长3.17%。2025年—2027年,力争全省实有经营主体年度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7年年底企业个体比达到42%以上,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3万家。
市场准入是各类经营主体开展经营、参与竞争的起点。我省将实施“全程网办”,推行经营主体登记注册全业务类型“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实现从网上可办向网上好办易办升级。到2027年年底,全省经营主体“全程网办”率达90%以上。
同时,深化涉企经营事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动“固定资产投产项目审批”“科技成果转化”“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个人创业”等涉企“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实施,拓展推出“企业用工”“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扶持”“二手房转移登记”河南特色“一件事”,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为大力推动经营主体结构优化、转型升级,《行动方案》提出大力支持“个转企”、推进“小升规”,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省推行“个转企”高效办成一件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首次“个转企”稳定经营2年以上、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补贴。开展小微企业升规纳统专项行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首次“小升规”企业及“小升规”后工业增加值仍保持一定增速的企业进行奖补。2025年—2027年,每年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
更大力度激发经营主体活力,需要精准扶持不同经营主体发展。我省将持续深化质量技术帮扶、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回应各类经营主体关切。支持民营企业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制定原创性、高质量的团体标准,按照标准河南建设有关支持政策给予一次性补助。创新金融服务,结合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特点,“一链一策”提供针对性金融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供需对接活动,为民营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