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孙甫 记者 郑亚雷)“能站起来,这比啥都强!”4月30日上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一科病房内,74岁的张大爷(化名)在家人的搀扶下迈出术后第一步。此时,距他接受Superpath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仅过去4小时。这一突破性案例不仅刷新西北地区关节置换术后下床时间纪录,更标志着该院在“小时级康复”微创技术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4月23日,张大爷在家中不慎滑倒致左侧股骨颈骨折。对于这位每日坚持锻炼的老人而言,突如其来的卧床让他的生活陷入困境。“父亲整日盯着病房窗户发呆,拒绝进食,甚至试图强行下床。”子女回忆道。"必须站起来"的执念与“无法动弹”的现实激烈碰撞,让这位老人陷入焦虑。骨科一病区主任孙甫团队接诊后敏锐意识到:传统髋关节置换术后需卧床3-5天,但患者心肺功能减退,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肺炎、血栓等致命并发症。“这不仅是医疗救治,更是心理救援。”孙甫强调。
Superpath技术:毫米级切口破解高龄手术困局
4月30日,孙甫团队采用国际领先的Superpath微创技术为患者实施手术。与传统术式相比,该技术通过6cm切口经梨状肌与臀中肌自然间隙进入,完整保留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出血量不到100ml。”主刀医生张大华介绍,由于未破坏肌肉结构,患者术后即刻获得关节稳定性,麻醉苏醒1小时后,康复师即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肌肉训练。术后4小时,完成首次站立——这个曾被家属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精准医疗时代成为现实。
手术的成功离不开ERAS(加速康复外科)全流程管理:术前:心血管内科联合麻醉科优化心肺功能;术中: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减少并发症;术后:营养科定制高蛋白膳食,康复团队介入早期功能锻炼。 这一模式将患者平均住院日从传统10天压缩至5天,实现“早下床、早康复、早出院”。
孙甫指出:“Superpath技术对术者解剖功底要求极高,需在梨状肌间隙完成‘毫米级微雕’,这是传统手术无法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