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启动专项立法 为千年三彩筑法治屏障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吉小平 王雪娜 通讯员 李现森 徐颂颂

在洛阳市孟津区朝阳镇三彩小镇,唐三彩仿古作品历经雕塑、制模、素烧、施釉等十余道工序,胎质细腻、釉色绚丽,仿佛从大唐穿越而来,展现出艺术价值。

洛阳三彩始于汉代,盛于唐代,是彰显洛阳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符号,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然而,当前三彩文化面临传承体系不健全、产业规模分散、创新能力不足,以及人才与资金短缺等问题。为此,今年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启动《洛阳市洛阳三彩保护与发展条例(草案)》立法工作,旨在通过法治手段构建保护与发展的长效机制。

《条例(草案)》以专章形式明确保护传承、产业发展、保障措施等内容,形成制度闭环。

核心措施包括:强化工艺创新,推动原材料、技艺与设计的升级;鼓励企业品牌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打造研学旅游新模式;推动三彩产品融入现代生活场景,开发兼具创意与实用性的日用陶瓷;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支持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拓展产业发展渠道。

“立法为三彩注入新生命力,唯有创新才能让传统艺术历久弥新。”全国人大代表郭爱和说。

在立法过程中,洛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多次调研,深入三彩小镇、三彩艺博物馆等地,听取工艺大师、企业代表及专家意见。草案特别纳入“推动三彩向日常消费场景延伸”“在景区、文化街区展示三彩文化”等建议,并明确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支持政策。

《条例(草案)》于今年3月经洛阳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4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经多轮论证后形成送审稿。目前已完成第二次审议,后续将结合“天下黄河洛阳美”主题活动,加快立法进程,突出保护与开发并重,推动三彩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确保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参与立法让我深刻体会到法治对文化传承的支撑作用。”洛阳三彩传承人张毅鹏说,随着《条例(草案)》的出台,洛阳三彩将在法治护航下,焕发更璀璨的时代光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