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融媒(记者 陈洪江)文星镇在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积极探索“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订单种植1000余亩鲜食商品胡豆。眼下胡豆基地迎来首季丰收,企业按照合同进行收购后直接供应到各大商超和蔬菜市场。这种订单式农业产业链不仅推动村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双赢双增”,更促进农业产业持续振兴。
来到文星镇金羊庙、刘家沟、龙凤场等10个村的鲜食商品胡豆基地,只见成熟的胡豆株上,豆荚个头均匀,籽粒饱满。金羊庙村专门负责胡豆种植的村干部随机取样进行测试。
文星镇金羊庙村村委会副主任 严辉:
“我随便挑了一窝,就有28到30个豆荚,这一窝的产量搭大概两斤左右。”
为了验证不错的效果,镇上农技人员也提前选择地块进行测产。
文星镇高级农艺师 王刚:
“根据国家测产的要求,我们对好、中、差三种类型的胡豆地块进行多点测产,每亩的鲜荚胡豆产量为1200余公斤,这在我们丘区地方来说,这个产量是很高的。”
为保证鲜食商品胡豆种植见到效益,文星镇从机制上进行探索,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企业订单”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文星镇党委副书记 陈波:
“从目前的效果来看,短、平、快的鲜食商品胡豆,按照签订的1.8元/公斤的收购价格计算,每亩的产值在2100元左右,实现企业、村集体经济和农户三方都有收益的预期目标。”
胡豆成熟了,必须抢时采收。文星镇各村组织群众,根据地块成熟的先后顺序及时采收销往市场。参与采收的群众,每斤的务工报酬为0.2元。通常情况下,每人每天要采收500斤以上。收购企业则及时兑现资金,约定新的承诺。
企业收购人员 李世冰:
“我们与文星镇第一年合作,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等今年的水稻收割后,我们仍将继续给他们签订种植合同,让这项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产业之一。”
据了解,鲜食商品胡豆属特色经济作物,去年10月中下旬种植到次年4月底收获,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为把这项产业做大,文星镇各村又有了新思考和打算。
文星镇金羊庙村党总支部书记 陆昆明:
“我们将总结经验,利用村集体经济这一平台,动员更多的农户加入到鲜食商品胡豆种植的队伍中来,扩大种植面积,增大科技含量,把稻田变为乡亲们增收快、多增收的‘致富田’ 和‘希望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