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资街道中科大100兆瓦新型高效农光复合利用项目初见成效,该项目通过精准高效地利用光能,不仅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还为环境严酷地区探索出了可行的种植模式,彰显出科技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强大驱动力。
在位于高资街道水台村的项目现场,记者看到,48片整齐排列的分光板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引人注目。分光板下方的土地上,是项目方为开展实验种植的生菜,在充分的光合作用下,生菜生长旺盛。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分光板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心研发,能自动追踪太阳轨迹,使向阳面始终获得充足光照。同时,它们还能根据农作物光合作用的需求,精准筛选并保留所需光源。每块分光板上方的光伏电板,则负责收集剩余光源,并转化为电能,实现了光照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中科大光电农业项目负责人路浩介绍,分光光伏板是把太阳光中的红蓝光直接透射下来,照射在植物上面,所以室外光伏板下面的植物,是直接利用太阳能中的红色和蓝色光波段。
紧邻分光板实验区域的,是一座集装箱式的植物工厂,专门用于培育生菜等喜阴作物,这也是该项目高效农光复合利用实验的关键一环。光伏电板产生的电能被输送到植物工厂,为补光灯提供电源。这些补光灯经过特殊设计,能发出农作物所需的红蓝光,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高效光合作用,从而加速农作物生长,提升品质。
中科大光电农业项目负责人路浩介绍,产量方面预计可以提升20%左右的产量,集装箱里面所有的生产要素包括光、水、营养液、空气的流通等都是人工控制的,生长效果远远优于室外,室外两个月能够长熟,室内只需要二十天。
目前,植物工厂和分光板实验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接下来,项目方将持续开展实验,通过数据分析精确评估成本和收益,为种植高附加值农作物打好基础。同时,由于植物工厂内的生产要素均由人为提供,极大地降低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这一成果有望填补环境恶劣地区的农作物种植空白。
中科大光电农业项目负责人路浩说,尤其是边疆地区,运输成本很高,如果采用这种种植模式,肯定是极大地降低蔬菜的种植成本,当大规模地去铺设这种种植模式,设备的成本也会相应地降下来。
据了解,高资街道中科大100兆瓦新型高效农光复合利用项目分布在水台村和西斛村两大片区,总占地面积约1500亩,总投资达4.5亿元。项目采用茶光、农光、渔光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综合开发。其中,在水台村独立建设的200多亩中科大新型农业光伏验证示范区,除了已经趋于成熟的分光板实验区和植物工厂,还将建设匀光板实验区、垂直光伏实验区,以及温室大棚等,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实现对阳光的科学、精准、高效利用,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