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云浮市河口街道的阳光格外热烈。深圳大学“膜力光盾”突击队的队员们带着设备和热情来到这里,他们抱着“助力‘百千万工程’,赋能乡村振兴”的想法,一头扎进产业园区、社区医院和中学校园,用八天时间开展调研和实践活动,给当地发展添了股青春活力。
出发前,队员们特意去了邓发故居。看着墙上“为劳苦大众谋解放”的标语,听着讲解员讲邓发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奋斗的故事,大家心里热乎乎的。“前辈当年那么难都能坚持,咱们现在搞调研更得有耐心。”队员刘宇韬说。这种精神成了大家的动力,让他们带着更足的劲头投入工作。
摸清产业里的环境问题
河口街道是云浮“石材之都”的核心区,石材产业做得红火,但粉尘污染一直是难题。队员们直奔百家国际石材中心,跟着负责人在车间转了一整天。“您看这里切割时粉尘飘得多,工人长期吸入可不行。”队员陈诗琳指着生产线说。他们边看边记,详细了解粉尘怎么产生、现有设备管不管用,还有对工人健康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把这些都量化成数据,为后面想办法打基础。
为了找更多解决思路,队员们又去了南药衍生产业园。在现代化中药车间里,技术人员介绍:“我们对空气净化要求高,不然药材容易变质。”队员们灵机一动:“咱们本地南药资源这么丰富、对空气洁净度要求这么高,说不定能和现代净化技术结合起来?”这个想法让大家眼前一亮,觉得能走出一条本土化的治理路子。
用科技织起“呼吸安全网”
“我们有项AIE纳米级抗菌抗病毒膜技术,病毒拦截率能超99.9%,想在这儿试试能不能派上用场。”队员们带着这项技术,开始给河口的空气做“体检”。
在河口中学,检测仪显示空气质量整体不错,但家长们有顾虑:“学校离石材厂近,担心长期有粉尘影响孩子。”队员们做了问卷调查,发现大家对空气防护的需求很迫切。
到了河口街社区卫生服务站,问题更明显了。门诊区每天要接待三四十人,却只有吊扇通风,消毒全靠移动式紫外线灯和喷雾。“人一多就担心交叉感染,特别是流感季节,真希望有能持续杀菌的设备。”医生的话让队员们记在心上。
队员们还去了云浮市博物馆,这里中央空调效果不错,访客都挺满意。但工作人员建议:“以后展览厅人多的时候,最好再加些净化设备。”
一圈跑下来,队员们把问题摸得清清楚楚:学校要防周边粉尘,医院缺持续消毒设备,博物馆有长远需求。这些发现让他们心里有了数,打算结合自己的纳米膜技术,给不同场所设计专门的解决方案,让科学防护走进大家的生活。
夏令营里播撒科学种子
“大家知道吗?咱们云浮的石头不光能盖房子,还能做成扩香石呢!”在河口中学的夏令营上,队员徐凯斌拿着石材标本给同学们上课。这场为期五天的公益夏令营,成了孩子们的科学乐园。
课堂上,同学们先了解家乡石材产业的家底,再动手测试石材特性,把抽象的材料知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最热闹的是实验环节,“黄金雨”实验开始时,黄色晶体在试管里慢慢落下,教室里“哇”声一片;组装简易空气净化器时,孩子们盯着滤网过滤灰尘的过程,眼睛里满是好奇。
“用水果也能发电?”当七年级的小星看到自己接的电路让电压表指针动起来时,兴奋地跳起来。队员们还组织了扑克牌承重比赛,大家凑在一起想办法,用几张牌搭出能放书本的结构,在玩中学到了力学与几何知识。
除了动手实验,夏令营里还有辩论会和模拟拍卖会。孩子们在辩论中学会清晰表达观点,在拍卖游戏里试着判断价值、讨价还价。有同学说:“这比课本有意思多了,原来科学就在身边!”结营时,不少孩子围着队员们问:“明年还来吗?”
青春力量绘就发展图景
实践结束时,队员们把整理好的建议交给了街道办。针对石材厂的粉尘问题,他们建议在除尘设备上加装抗菌过滤层;给医院设计了持续通风消毒的方案;还提出把南药资源和净化技术结合的想法。
“这次来河口收获太大了。”陈诗琳翻着满满一本调研笔记说。从石材车间的粉尘到实验室的“黄金雨”,从邓发故居的精神洗礼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队员们用行动诠释着青年该有的担当。
这份实践答卷里,有专业的调研数据,有可行的技术建议,还有给孩子们的科学启蒙。它不仅给河口街道的“百千万工程”添了青春智慧,也让队员们在服务中得到了锻炼。就像阳光下绽放的花朵,青春的力量正在乡村振兴的土地上悄悄生长。
南方+记者 欧阳胜勇
通讯员 膜力光盾突击队
【作者】 欧阳胜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