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第十二届台湾青年岭南行之粤美乡村体验营一行,在云浮多地参观体验,充分感受云浮的特色文化。此次活动由民革广东省委会、广东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主办,云浮和肇庆市台港澳事务局承办,以“云浮禅韵 岭南同行”为主题,为两岸青年搭建起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重要平台。
7月8日,活动举行了开营仪式。仪式上,“禅文化特色”构筑起云浮对台交流独特文化坐标,让台湾青年深切感受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云浮书画名家叶仲桥向台湾青年代表赠送了“佛荔画”作品。叶仲桥介绍,“这几幅精心创作的‘佛荔画’,象征着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血脉,也寓意着台湾青年与云浮的相遇恰逢‘硕果累累’的美好时节。”
7月8日,活动举行了开营仪式
7月10日,体验营60多人走进有“南粤红旗渠”之称的罗定长岗坡渡槽。这场两岸青年的“人工天河”之约,令台胞深感震撼。长岗坡渡槽飞架山间,碧波穿槽而过,两岸绿意葱茏,宏伟工程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作为云浮港澳台侨青少年研学基地,这里以“红色底蕴 + 生态美景”的独特优势,成为两岸青年交流的打卡地。“太壮观了!” 台南青年小陈望着流淌的渠水感叹,这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致,与“肩挑手扛建渡槽”的奋斗故事相映,更显精神厚重。活动以“红色精神”为核心纽带,台湾青年在实景中感悟“为民、实干、担当”的长岗坡精神,聆听建设者用血汗铸就奇迹的往事。参观“长岗坡纪念馆” 时,老扁担、旧铁钎等实物引发大家共鸣,小陈坦言:“这是中国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力量!”
活动还开展了以“红旗渠韵,长岗坡情”为主题的书法交流活动。两岸青年共同创作了“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两岸同根,一家情深”“两岸青年连心桥”等作品。书法不仅留在纸上,更写进心里。正如一位台湾青年所言:“书法让我们看到,无论身在海峡哪一侧,我们的文化基因始终一致。”
两岸青年共同创作了“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等作品
7月11日,两地青年70余人走进了罗定市竹之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竹编非遗手工制作活动。
活动现场,台湾青年与云浮青年围坐在一起,在罗定市级竹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云浮市竹器编织技能大师、竹之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沈美娟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竹编技巧。从挑选竹条,到编织手法,再到最后的装饰,两岸青年们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沉浸在竹编艺术的魅力之中。一根根纤细的竹条在他们手中逐渐变成了精美的竹编作品。
两岸青年们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沉浸在竹编艺术的魅力之中
在轻松愉快的手工制作氛围中,两岸青年通过分享制作心得、交流生活趣事,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建立起友谊。此外,该活动激发了两岸青年传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他们在体验竹编非遗魅力的同时,也意识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要将这份独特的文化带回到自己的生活圈子中,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竹编技艺。
7月13日,两地青年在云浮市新兴县明心广场开展 “两岸一家亲 共植同心树”活动,共同种下了来自台北的罗汉松。
来自台北的罗汉松种在云浮新兴的明心广场
据介绍,这次活动选择台北罗汉松作为植树树苗,既因罗汉松在两岸传统文化中象征坚韧长寿、吉祥团圆,承载着共同的文化记忆;又因台北罗汉松强化了地域联结,让树苗成为跨越海峡的“情感纽带”。两岸青年共同为树苗培土,使“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在共植中自然升温。
在活动现场,台湾青年与云浮青年围拢在树苗旁,众人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挖坑、扶苗、培土、浇水等一系列工序 ,笑声与泥土的芬芳交织成温馨画面。两岸青年在“润物细无声”交流中看见彼此的真诚,在共同劳动中体会协作的快乐,展现出超越地域的青春共鸣。参与活动的台北青年们表示,能够在云浮种下象征着两岸情谊的罗汉松,意义非凡。他们希望这些树苗能够茁壮成长,见证两岸交流的日益紧密。
两岸青年在罗汉松旁合影
一直以来,云浮积极探索与更多台湾地区团体开展多样化交流,不断拓展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空间。围绕农耕体验,云浮为台湾青年提供了亲近土地、体验农事的机会,让他们感受传统农业的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魅力;在非遗传承方面,通过开展非遗体验活动,促进了两岸文化的交流与传承;而创业对接领域的合作,则为台湾青年在云浮施展才华、实现梦想搭建了平台,助力他们融入云浮的发展大局。
这种以植树等活动为纽带,串联起农耕、文化、创业等多个领域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得“植树牵线、多域联动”的交流格局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让两岸同胞在更多元的互动中增进了解、加深情谊,为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据云浮市台港澳事务局介绍,多年来,云浮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发挥禅文化优势打造对台交流基地,建设承接港澳台侨企业的产业园区,打造服务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的创新中心,推出对标广深标准“一网通办、一窗通取”政务服务,让涉台工作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有1500多名台湾青年来到了云浮。无数台湾青年在云浮留下了难忘的足迹和温暖的故事。
文 | 记者 郑俊良 通讯员 云统宣图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