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一家超市的饮料货架前,消费者刘女士的目光被一件特殊的瓶装水吸引——通体透明的瓶身没有任何标签印刷,生产信息仅印在外包装上。短暂犹豫后,她将其放入购物车:“包装看着很特别,标签贴纸不见了,感觉更环保。”近年来,农夫山泉、康师傅、东鹏特饮等品牌相继推出无标签饮品,一个个透明的瓶身,成为我国塑料包装行业绿色转型最直观的低碳尝试。
因低碳受青睐
盛夏来临,饮品销售进入旺季。山姆自有品牌Member'sMark日前推出无标签PET瓶饮用水。据山姆测算,这一可持续包装全年可减塑超3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0吨。盒马则在今年“世界水日”分享了其无标签水项目进展,自去年秋季上市以来,销量半年内激增246%,累计售出超15万组,减少塑料消耗超800公斤。
何谓“无标签”?其核心便是去除瓶身传统印刷的塑料标签纸或收缩膜标签。这看似简单的减法,却直指饮料行业沉重的环保痛点——塑料污染与回收难题。“无标签PET瓶相较于传统标签瓶,在回收再生环节可以减少PET瓶剥标工序,在后续的分选、破碎、清洗环节可以省去为去除PET瓶片中混入的标签等杂质而进行的一系列工艺,减少设备投入和人工成本,还能提高再生PET的产品质量。”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刘丛丛说。
标签承载着法规强制标识和品牌识别功能,无标签化意味着企业必须另寻解决方案。康师傅、农夫山泉等尝试采用激光在瓶身雕刻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等关键信息。然而激光设备投入不菲,每条高速生产线改造或新增需投入数十万至上百万元。“短期看,生产线改造、包材重新设计、新包装形式的推广都有成本。但从长远看,节省的标签费用和潜在的品牌绿色溢价空间可观。”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当无标签产品量足够大,边际成本会显著下降,效益将进一步显现。一家饮用水企业生产负责人透露,一个普通塑料瓶标签综合成本每瓶约0.08—0.15元,对于年销量以十亿、百亿瓶计的企业,去除标签意味着仅标签一项年节省可达0.8亿—1.5亿元。
无标签水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反响积极。数据显示,在盒马无标签水的复购人群中,“90后”占比高达67%。社交媒体上,“我的水瓶不化妆”话题引发热议,年轻人DIY布艺瓶套、手绘涂鸦,将环保产品变为个性表达载体。然而,消费者的担忧同样存在。“看着像试用装或者半成品,第一眼不太敢买。”上海消费者董女士坦言。另一位消费者黄女士则关注信息透明度“:生产日期这些刻在瓶子上,找起来费劲,感觉没以前贴纸清楚。”对此,品牌方正积极应对。一方面,在商超端通过醒目的环保主题海报等方式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另一方面,优化激光打码的清晰度和位置,确保关键信息易于辨识。
“撕掉标签是否会降低品牌辨识度”虽然成为许多品牌的担忧,但值得注意的是“,无标签化”或“极简包装”已成为跨行业的趋势,不少品牌以此作为差异化卖点收获消费者青睐。以康师傅无标签冰红茶为例,在其品牌社交平台中,用户对于无标签内容的留言与点赞明显高于其发布的其他内容。
业内人士指出,无标签饮品的推出,既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消费领域的深入,也是饮料商业市场成熟度的验证——消费者不再需要彩色的标签、绚丽的广告就能识别出产品并愿意买单,这本身就是品牌价值的深刻体现。
拓宽应用场景
“无标签”在国内市场的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
2022年,康师傅在中国市场推出无糖冰红茶与柠檬冰红茶的无标签版本,成为本土饮料行业的先行者;百事中国也推出无瓶标可乐,去除了塑料标签与油墨打印,直接以浮雕工艺将商标呈现在瓶身上;东鹏特饮则推出“电子标签特别版”包装,将实物标签替换成电子标签,消费者只需“扫一扫”便可获得其相关信息……
然而,这些早期的尝试未能持续引领市场。业内人士分析称,当时,国内低碳消费观尚未完全养成,而饮料行业创新概念层出不穷,滋补养生、场景细分乃至价格战,都让企业难以聚焦到低碳包装上,导致“无标签”环保风潮逐渐消退。而去除标签也去除了重要的防伪标识(如全息防伪、特殊印刷工艺),如何在高透明度的裸瓶上实现有效防伪,是企业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现有的解决方案包括瓶盖内特殊编码、瓶身材质微雕防伪,或与区块链技术结合实现全程溯源等,对入局企业设置了高准入门槛。“PET瓶虽然去除了标签,但也会采用其他方式对产品进行标识和装饰,企业需确保其不会对PET瓶的回收再生不利影响。”刘丛丛强调。
另外,无标签饮品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如何让包装极简、理念超前的产品被更广泛地域、不同消费习惯的人群接受,需要时间和策略。随着不断尝试与创新,企业开始在渠道上“另辟蹊径”。例如,山姆联合农夫山泉推出规格为每提12瓶、每瓶1.5升的大容量家庭装无标签水,农夫山泉与全季酒店合作推出的无标签瓶装水专供酒店客房使用,依云与国泰航空携手推出的无标签瓶装水用于指定航班和客舱使用……“无标签瓶的应用场景可拓展到‘家庭装’或者消费场景相对闭环的商务渠道。”刘丛丛解释说,产品包装要求的必要信息,可以只印在家庭装外包装上,省去单支PET瓶的标签使用。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产品碳足迹等工作加快推进,各个行业都在充分挖掘减碳潜力。“塑料产品80%以上对环境的影响在设计阶段便已基本确定,通过对设计进行优化,使产品更易于回收再生、减污降碳显得尤为重要。”刘丛丛说,无标签瓶是饮料企业在提升塑料包装产品可回收再生性、节能减碳方面做的有益尝试。
业内人士表示,在可持续发展全球浪潮下,无标签、缩小标签、通用瓶等轻量化包装趋势,能有效抵抗过度包装,让产品回归产品本身。而且,“无标签”也能倒逼企业审视从瓶型设计、瓶盖功能集成、外包装方案到回收体系建设的整个链条,推动塑料包装行业绿色升级。
(崔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