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宣传方式
讲好廉洁文化故事 唱响清廉云南旋律
记者 谢进
感受非遗中的廉洁之旅、“红廉融合”清风之旅、以廉促行·勤廉文化之旅……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不少游客在云南游玩过程中,循着“清廉云南地图”就近打卡各地廉洁地标。
今年初,省纪委监委推出了“清廉云南地图”微信小程序,以数字化技术集成整合清廉云南建设成果、全省廉洁文化资源等内容,通过清廉地标、清廉单元、廉洁文化,结合实时定位、地图导航、电话预约、海报分享、智能搜索、线路推荐等功能,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集中展示、互学共建的平台,让大家通过平台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清风之旅”,感受云南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清廉之美。
在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强基行动”中,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扣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求,以地域特色为支点,以创新形式为杠杆,推动廉洁理念深入基层、融入生活,构建点上出彩、线上成链、面上开花的廉洁文化宣传格局,让崇廉尚洁成为云岭大地的精神底色。
突出佤族地区特点,依托班洪抗英纪念馆、班洪四大嫂故事、班老回归、佤族头人拒收贿赂等优秀文化资源,沧源佤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开设“佤山清风讲堂”、“清风宣讲站”、廉洁“微课堂”等,不断加强廉洁文化教育,让红色基因与廉洁信仰在边疆村寨落地生根。
依托现有资源,通过“阵地+文化”的模式,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打造廉洁文化主题公园、清风地标、清风剧场等,挖掘整理本土廉洁故事,形成了一地一特色、一县一品牌的基层廉洁文化矩阵。这些浸润着地域文脉的微阵地,如同散落云岭的“廉洁火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触摸到廉洁文化的温度。
这种“文化+阵地”的模式在全省各地处处开花。陆良县纪委监委深入挖掘爨文化、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元素,开设“清风讲坛”,创新宣讲形式,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传播体系,推动廉洁教育入脑入心。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将廉洁文化建设与本地民族、红色、普洱茶、慈孝、信义等文化深度融合,让廉洁文化更具穿透力、感染力,让廉洁文化可感可触。
开展廉洁文化宣讲,也是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强基行动”的有力措施之一。
在镇雄县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宣讲现场,宣讲员通过警示教育、纪法阐释、鲜活案例、互动问答等形式,让240余名党员干部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纪法认知。镇雄县组建8人青年宣讲团,针对不同受众“量身定制”宣讲内容,将8类36项常见违规情形制作成图文负面清单,在全县开展“订单式”宣讲,有效破解“道理没错、听着没劲”的难题。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各展所长,不断推动宣讲形式创新升级,积极聚焦宣讲分众化、精准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芒市纪委监委组建“清廉讲师团”实行“点单+派单”模式,根据部门需求定制课程,送课上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纪委监委依托“清廉江城”宣讲团,采用“点题+派单”方式,梳理剖析本地典型案例,开展宣讲,让身边教训成为心中镜鉴。针对机关干部、农村党员、企业职工等不同群体,勐海县“清风讲师团”定制“家风建设专题”等课件并送教上门;师宗县纪委监委组建“廉映师宗”宣讲团,深入少数民族村寨,用苗族语、彝族语讲廉洁故事、传家风家训,让宣讲冒热气、接地气。
线上宣讲同样亮点纷呈。曲靖市积极探索廉洁文化传播新路径,打造全国首个廉洁文化电视专业频道,开设《廉情观察》《清风会客厅》《清风问廉》《清风您早》《清风徐来》《清风走基层》6档全媒体栏目,制播1700余期“清风剧”,推动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勐腊县制作《我的家风故事》微视频,在抖音播放量超10万次;罗平县将廉政小品搬上网络平台,线上观看量达2500人次;景洪市“清风相伴 与廉同行”艺术展开通云展厅,吸引6000余人次“云端观展”。
以“清廉云南地图”微信小程序为代表,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乘“云”而上,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传播体系,让廉洁教育从“一时一地”变为“随时随地”,实现“指尖上的廉课堂”全覆盖,一场关于廉洁文化的生动实践正在云岭大地蓬勃展开。
今日推荐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