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记者获悉,“国家公园及保护地自然教育与社区发展学术交流营”日前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本次交流营邀请了来自两岸及港澳10余名专家及在校学生,聚焦“自然教育创新与社区协同发展”议题,搭建多元交流平台,共话国家公园及保护地自然教育与社区发展创新路径。
交流营成员先后前往北京林业大学鹫峰实验林场、燕山-塞罕坝国家公园候选区、喇叭沟原始森林公园、学院路街道林大社区“耕读田园会客厅”及广外街道京铁和园社区考察、参观。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国家公园研究中心主任张玉钧提出“全民共享与全民共育”协同推进理念,谈到不仅要把国家公园内部“盘活”,让生态资源更贴近大众,还要发动社会力量“一起干”,推动自然教育从“小众探索”走向“全民行动”。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都市计划与开发管理学系陈维斌以台北阳明山为例,介绍梯田这一灌溉系统形成的独特生态与文化景观。来自高雄的陈柏成在福建三明学院任教。他认为,在规划保护地旅游线路时应兼顾游客体验和环境保护,综合考量线路设计最优化、生态影响最小化及社区赋能最大化。
香港理工大学黄志恩介绍新界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的创新实践经验。澳门城市大学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闫宇介绍乡村空间认知研究成果。
“本次交流营不仅是前沿学术思想的碰撞,还通过考察北京现有的各类保护地自然教育和城市社区共建场景,共同探讨新的发展路径,产生长远影响力。”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乡规划系副系主任钱云说。
图片来源:北京林业大学供图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陈雪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