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深圳故事|他盛产技能冠军,更盛产设计思想


第二十七期


在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深圳技师学院)

设计学院的橱窗里

世界技能大赛的奖牌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33年前

当徐伟雄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

大概没人想到

这个执着于“要办最好设计专业”的年轻人

会带着深圳学子在世界技能的舞台上

从“零的突破”走到“奖牌拿到手软”


“要让每个学生带着‘设计改变世界’

的底气走出校门”

徐伟雄的深圳故事

是他个人对职业教育的坚守

更是技能让梦想闪光的例证

用硬实力赢得职业尊严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各领域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2010年以来,中国连续参加了七届世界技能大赛。而第一个带领深圳选手踏上世赛赛场的,就是徐伟雄。

2015年徐伟雄带着学生第一次站上世界技能大赛的赛场,学生马韦欣代表全世界参赛选手宣誓,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亚洲选手。此后10年间,他指导团队获得了世赛2金3银1铜3个优胜奖,实现中国在3D数字游戏艺术、工业设计技术、平面设计技术等赛项金牌和奖牌零的突破。

一个个奖牌背后,是他带领教师团队夜以继日的坚守。“我们的课堂没有‘假大空’。我们的学生要么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要么就冲刺国际赛事的最高标准,硬实力才能为他们赢得职业尊严。”


有人说在设计学院里最幸福的是学生,压力最大的是老师。


“教学质量是‘生命线’,我需要的老师一定要有真本事,一定要有技能,我必须亲自考核”。徐伟雄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优秀的设计教育人才加入学院教师队伍,直接从各大美院、顶尖设计企业中招徕人才。

此外,他接轨、对标国际标准,学习借鉴世界各国技能教育与培训的经验,完成人社部平面设计、3D游戏艺术、工业设计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开发。


“世赛的成功证明,技能教育大有可为,培养了‘不同赛道的追光者’。”他指着正在实训的学生,“一个潮汕来的孩子,能用3D建模技术做出让国际评委惊叹的作品,这就是深圳给职业教育最好的答案——技能,让人生闪光。”

把理想设计变为设计理想


“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包豪斯在中国的巡回展深深震撼到我。”原本认为自己未来就是要成为一个画家的徐伟雄,看到包豪斯以后认定了自己的设计教育之路。包豪斯是20世纪初德国创办的建筑及产品设计学校,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设计学校,创校之初发表的《包豪斯宣言》倡导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这一理念被徐伟雄奉为圭臬。


2000年,深圳技师学院筹建设计专业,徐伟雄对学校领导和同事说:“以后,我们会打造最好的设计专业,教出最好的学生!”如何打造,徐伟雄目标明确:“我们的学生要在专业上追求理想设计,在个人的职业发展中追寻设计理想。”


“我希望我的学生做的设计是功能与形式高度的统一,紧紧围绕就业需求开展教学,让他们具备完成理想设计的能力。”设计学院一直注重结合深圳产业结构,致力于培养深圳本土化的应用型、复合型设计专才。

除了顶级的教学设备,“环境本身就是最好的设计课”。这种“沉浸式教育”源自他对包豪斯理念的执着,“我们的学生务必时时都处于美的浸润中”。设计学院的教学楼里,可谓是一步一景,徐伟雄大师工作室门口的阳台每个季节都会有不同的花盛放。他每年都要亲自改造一个校内区域,哪怕只是一个架空层,一个原本的边角料,也要让它活化起来。

深圳设计:让世界看到中国匠心

在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手村,徐伟雄团队设计的中国代表团徽章成了“抢手货”。熊猫元素用极简线条重构,被世界技能博物馆永久收藏。“设计是最好的语言,它能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匠心。”


他发起的面向全球的“MGA中国生肖动态图形设计大赛”成了国际设计圈的年度盛事。剪纸打造的中国龙、满满南洋风情的“龙·福”、水墨风白蛇传……这场始于深圳的赛事,如今吸引全球300多所院校参赛。

“深圳是设计之都,更应成为设计教育的‘输出者’。”他主导制定的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国家课程标准被全国2400所院校采用。带领团队把世赛评分体系转化为日常教学标准让“中国设计教育方案”有了具体参照。


“深圳是第一个愿意为室内设计买单的城市,深圳对设计服务的尊重让我们从事设计教育更有信心。” 徐伟雄说。

来源 / 深圳发布

编辑 / 刘雅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