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化都市的天际线不断攀升,真正的奢侈早已超越物质的堆砌,而是回归自然与人文共生的本源。7月18日,中海大境以“这个夏天,向绿洲出发”为主题,邀请媒体共赴一场关乎城市、生态与未来生活的深度对话,勾勒出一幅城央生态豪宅的当代范本。
(中海大境爱马仕展)
01 CHAPTER ONE
中轴绿洲,回应城市的千年叩问
活动伊始,项目方以《世界的轴线,广州的答案》为题,从个人记忆切入,分享广州生态变迁的故事。负责人回忆道,"我曾在园艺场的河畔玩耍,那时的广州‘远郊’,如今已是城市中心,但那时夜晚很难看见星星。"
他的语气带着欣慰:"去年,我儿子指着夜空问我‘那颗最亮的星星叫什么’,我才发现,北极星回来了。广州用30年时间完成了从工业城市到生态城市的转型,而海珠湿地,正是这场变革的最好见证。"
生态复兴的广州实践
三个转变解析中轴南端的价值:
① 从工业河涌到生态廊道 :曾经的东濠涌如今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海珠湿地74条河网,见证了广州生态治理的成效。
② 从城市孤岛到生物乐园 :现在湿地记录到的鸟类超过180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轴规划特别为湿地'留白',让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③ 从单一发展到多元融合 :环湿地未来既有科技创新,又有生态美景,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刚才有两只白鹭落在3号楼岸边,这是最好的品质证明。希望未来业主能与白鹭成为邻居。"负责人最后说到。
02 CHAPTER TWO
社群温度,定义绿洲生活的四重维度
中海社群相关负责人用一组饱含温度的数据,展现了中海大境社群发展的蓬勃生命力。在过去一年里,18000名社群成员共建共享,其中包括7500个千万资产家庭,累计举办42场跨界主题活动,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绿洲社群生态体系。
"社群建设的本质,是创造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美好连接。"项目方现场展示的"1+4+5"俱乐部体系,涵盖了从亲子研学社到文化艺术会的多元社群架构。"海宝农场"的亲子耕种活动、许鸿飞雕塑展、绿洲派对等特色项目,正在重构高端人群的生活方式。
在谈到社群的长远价值时,中海大境特别强调了三个维度的规划思考:
美好当下:社群活力呈现
• 现有42个特色社群持续开展活动
• 亲子研学社定期举办湿地探索课程
• 月亮派对等特色活动广受欢迎
持续成长:共建共享机制
• 探讨与第三方机构合作自然教育项目
• 留存精彩社群活动影像记录
• 定期整理社群活动精彩集锦
展望未来:温情延续可能
• 探索"海宝农场"生态种植区
• 鼓励业主记录自然生活点滴
• 关注社区与湿地的和谐共生
"我们最近收到一位业主的反馈,他的孩子通过在社群活动中学习到的知识,主动将生日聚会改为了湿地环保行动。"这个真实案例,恰如其分地诠释了社群建设的深层价值。
03 CHAPTER THREE
鹭的岛,一部献给广州的滨水史诗
最后,项目方还分享了“鹭的岛”计划——这座形如白鹭展翅的生态综合体,将以四幕序章渐次展开:7月底的“水岸绿洲”呈现;9月“花园绿洲”以自然为灵感打造2万方立体园林;年内将呈现部分架空层泛会所空间;而未来的商业“鹭的岛Pro”,则以“城市甲板”重新定义滨水商业的诗意与烟火。中海大境希望不止建造建筑,更在培育一种‘与水共生’的文明习惯。
04 CHAPTER FOUR
超越红线,与城市共生的生息可能
在这片镌刻着广州千年文脉的中轴南段,中海大境正以当代建筑师的匠心,谱写一曲城市与自然的和弦。
这或许是当代人居最珍贵的馈赠——不必在繁华与宁静间做单选题,而是见证一座伟大城市在生态觉醒中展现的全新可能。当社区居民与迁徙候鸟共享同一片晨曦,我们终将理解:真正的时代作品,从来不是颠覆自然的创造,而是让文明以最谦逊的姿态,融入这片土地永恒的韵律之中。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