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新区纪检监察工委用全周期管理方式一体推进“三不腐”

掌上春城讯 近期,云南滇中新区纪检监察工委通过构建权力运行的 “大监督”工作格局,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完善工作机制,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为滇中新区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

坚持狠抓办案

以震慑遏制强化“不敢腐”

去年以来,滇中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坚持以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为基础,突出办案重点,通过构建“大监督”格局,增强监督执纪执法穿透力,以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重要抓手,聚焦工程建设、民生实事等重点领域加大监督执纪力度,联合公安经侦、国资、审计等部门在新区范围内开展跨行业、有重点、多部门的反腐清浊行动。2024年以来,滇中新区各级纪检监察机构将新区重大工程建设、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纳入监督检查重点,共下发工作提示20余份、纪检监察建议书2份,立案25件,处分23人,精准有力惩治腐败,营造“不敢腐”的浓厚氛围。

坚持标本兼治

以扎紧笼子强化“不能腐”

针对案件中的突出问题、普遍性问题、深层次问题,滇中新区纪检监察工委逐步建立以案促改促治长效机制,对有关职能部门既压担子,也帮助找问题、指方向、教方法,聚焦解决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问题,找准问题症结、提出整改意见、倒逼深化改革,将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滇中新区纪检监察工委探索建立廉政谈话制度,滇中新区纪检监察工委书记多次与同级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开展廉政谈话,交换问题及意见建议19个,推动新区党工委4名班子成员召开分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议等,制定出台工作流程指引,规范街道纪工委、监察室案件审理及违纪违法案件审理工作流程,推进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

聚焦问题整改,主动剖析新区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代表性、全局性问题,实行“一案一建议一督改”,制定一系列方案,按照一季度一主题,建立“派单式”监督机制,每月定期梳理监督情况,不断织牢织密监督网。同时,完善“行动+清单”机制,构建党工委牵头抓、纪检监察工委监督推动、职能部门具体落实的“责任共同体”,推动清廉云南建设新区实践走深走实,督促指导下级纪检监察机构完善制度规范体系。

坚持打牢基础

以筑牢堤坝强化“不想腐”

滇中新区纪检监察工委牢牢把握核心重点,通过深度分析近三年案件查办情况,编撰警示录,从发案领域、违纪违法事实、涉案金额等方面分析新区查处的典型案例,让新区党员干部从中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为党员干部敲响警钟、划出底线。

针对滇中产业发展集团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滇中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到企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宣讲,全面剖析纳某等3名班子成员违纪违法案件,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针对案件查办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滇中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制发建议,着力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果。

同时,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为多名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党员干部及时澄清正名,消除负面影响,传递组织“为干事者鼓劲、为清廉者撑腰”的鲜明导向;对2名受处分人员开展回访教育,为其建立正面清单,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2024年以来,滇中新区各级纪检监察机构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6人,指导下级纪检监察机构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42人,有效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和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吕文康 通讯员:贾帆

责编:莫开井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健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