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越来越好,安全感也越来越强。”提起乌当区的基层社会治理成效,乌当区龙广路街道083小区居民吴安频频点赞。
人民群众的直接感受和满意度是衡量基层社会治理成效的最直接标准。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道路上,乌当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用好数智平台、做好网格员队伍管理等,纵深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有效提升,全区社会治安环境持续优化,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平安乌当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记者从乌当区委政法委了解到,2024年乌当区群众安全感为99.2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8.97%)0.2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9.10%)0.1个百分点。看似简单的数据实为乌当基层社会治理成效的有力确证。
建好“一个中心” 做强统筹调度
4月23日,在乌当区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大厅,墙上展示的“55455”工作法内容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55455’工作法是我们总结提炼出来的,涉及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分流交办、跟踪督办、评价反馈五个方面,‘55455’分别指‘五个梳理’汇聚信息、‘五个联动’精准施策、‘四个重点’服务大局、‘五个督办’案结事了、‘五个回访’提升质效。”乌当区综治中心主任裴莹说,“55455”展示了综治中心指挥调度的工作流程、重点工作,具有“指挥棒”的作用。
记者在乌当区综治中心了解到,“55455”工作法具体内容为——
“五个梳理”指第一时间梳理网格联户收集上报的社情民意,第一时间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第一时间梳理行业部门通报的情况,第一时间梳理上级部门推送的案(事)件,第一时间梳理舆情信息。
“五个联动”指联动做好重点群体分析研判,联动做好婚恋纠纷分析研判,联动做好突出矛盾纠纷分析研判,联动做好集中反映信息事件分析研判,联动做好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
“四个重点”指涉治安案件重点交办,涉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事件重点交办,涉重复警情、引发社会舆论等案件重点交办,涉上级转办、督办案(事)件重点交办。
“五个督办”指对交办的重点工作、案(事)件等,未及时响应、办理的,开展网络、电话、微信、短信等“云上”督办;对超期未办理、重点工作推进滞后、重复反映的案(事)件,下发书面督办函;对情况复杂、推诿扯皮的案(事)件,组织涉及单位召开联席会议会商研究,按责限时办理;对疑难复杂、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事)件,联动相关单位现场办公,依规依法处置;对思想上不重视、行动迟缓、工作落实不力的,由区领导约谈督办。
“五个回访”指涉治安案件办理,必抽查回访;涉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事件办理,必抽查回访;涉婚恋、物业、山林水土、欠薪欠资等纠纷办理,必抽查回访;涉重复警情、引发社会舆论等案件办理,必抽查回访;涉上级转办、督办案(事)件办理,必抽查回访。
乌当区综治中心的建设要追溯到2020年。为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九龙治水”问题,当年,按照“资源集约、力量整合、有利调度、方便群众”的原则,乌当区选址距离政法、法院、检院、公安、司法、信访等基层社会治理单位50米至400米半径的中心位置,建设了区级综治中心,搭建基层社会治理指挥调度平台,一体推进综治中心运行规范化、信访工作法治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
自成立以来,乌当区综治中心以深化运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治理机制为抓手,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与精准施策,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努力推动实现“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街道(乡镇)、矛盾不上交”。
此外,乌当区综治中心还制定《一体化指挥调度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风险研判机制》等10个分类分项机制,有效搭建“1+10”横到边、纵到底的基层社会治理指挥调度体系。
最近,乌当区综治中心正围绕“五个规范化”全面升级改造。
“‘五个规范化’具体指聚焦合理规划,全力推进场所设置规范化;坚持目标导向,全力推进部门入驻规范化;做实建章立制,全力推进运行机制规范化;把握关键环节,全力推进督办落实规范化;强化数据赋能,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规范化。”裴莹说,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抓手,是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支撑。下一步,乌当区综治中心将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能力,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
依托数智平台 提升治理效能
“你看,这些是近期我们辖区部分矛盾纠纷的调解处理情况,整个处理过程一目了然。”4月23日,在乌当区综治中心数据统计分析科,科室负责人徐江艳一边操作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一边给记者做介绍。
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于2024年1月份投用。“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时汇聚网格员、联户长收集上报的社情民意,12345热线、110指挥中心、法院、司法等推送的信息,人社、民政、教育、住建、卫健、妇联等部门交换共享的信息,上级部门交办的案(事)件等。”徐江艳说,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还搭配有“贵政通”手机APP,方便基层工作人员登录使用。依托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将各渠道、各平台推送的矛盾纠纷数据进行全量汇聚、全量分析、全量跟踪,实行闭环管理,实现各类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风险隐患信息数据动态汇聚共享。
在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上,入驻有乌当区30余个职能部门,汇聚有乌当区人口信息、楼栋信息、房屋信息、法人组织信息、矛盾纠纷情况、民生事件情况等,为深入研判社会治安形势和动态提供了信息支撑。
依托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乌当区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发力,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联动机制,实行“受理—研判—分流—督办—反馈”闭环办理,全量归集研判群众诉求、矛盾纠纷,对案件事项进行日汇总、周分析、月研判,全力实现案件事项时限内高效办结,最大限度实现矛盾不上交、问题不激化。截至目前,该平台流转的矛盾纠纷结案率为96.04%。
建强“网格队伍” 共筑和谐社会
从贵阳市云岩区春雷路驱车往乌当区方向行驶30分钟左右,便能到达东风镇区域内。
东风镇位于乌当区东部,地处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多,镇情复杂,家庭婚恋纠纷、邻里纠纷、土地纠纷、经济纠纷等高发频发,基层社会治理难度大。
近年来,为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东风镇积极抢抓机构改革机遇,深化平安法治办和综治中心建设,极大提升了应急处突、风险防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能力水平,全镇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现已成为乌当区城市拓展的“桥头堡”和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东风镇的基层社会治理成效离不开网格员的努力付出。喻东梅便是其中之一。
入户走访、日常巡查、排查隐患、宣传政策、解决纠纷……作为网格员,喻东梅的工作忙碌且充实。
喻东梅于2021年通过公开招聘考试成为乌当区东风镇头堡村的一名网格员,负责服务管理村里156户621人。
担任网格员以来,喻东梅深入每家每户进行走访,察民情、排隐患、听民意、解民忧,成功参与调解了30余件各类矛盾纠纷,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2年,喻东梅因工作表现优异被评选为乌当区“最美网格员”;2023年被评选为贵阳贵安“最美网格员”;2024年,再次被评选为乌当区“最美网格员”。
“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网格员在社区(村)级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是民生诉求的‘收集站’,更是解决问题的‘多面手’,通过多种角色串联起千家万户的信任与依赖。”东风镇综治中心主任高飞说,截至目前,东风镇共划分有95个网格,配备有95名网格员。他们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之需,及时响应居民需求,为维护社区(村)的和谐稳定不断努力。
在网格员的参与下,2024年,东风镇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062起,其中:村级自主化解矛盾纠纷861起(占比81.07%),镇级化解矛盾纠纷186起(占比17.51%),区级化解矛盾纠纷15起(占比1.42%),真正实现将群众“烦心事”化解在基层末端。
乌当区网格员干劲十足源于乌当区对网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在网格员队伍建设上,乌当区坚持“三个一批”,不断推进规范化管理,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新时代网格员队伍。
“‘三个一批’即明确村(居)‘两委’担任一批,从网格层面解决政法综治机制和村(居)自治机制‘两张皮’问题;统筹综治专干、流管协管员等划转一批,发挥现有人员人熟、业务熟优势;整合经费招聘一批,梳理人口普查、计生专干、消防网格等‘条线’经费近千万元,按有热心、有能力、有精力、本地化、专业化、群众认可度高的‘三有两化一高’标准,补充招聘到位缺额网格员,节约财政开支。”据乌当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孙泽星介绍,“三个一批”工作模式没实行以前,网格员工资待遇很低,辞职率高,因为没有动力,网格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上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2022年“三个一批”工作模式推出以后,破解了乌当区网格员队伍流动性大、工作没动力、工资待遇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极大提升了网格员的工作热情,真正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米”。
为激发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乌当区采取绩效考核的方式对其进行考核,实行多劳多得,对于表现优异的会有奖励支持,对于不称职、消极怠工的也会有相应处罚措施。
截至目前,乌当区共划分有500余个综合网格,配备网格员500余名。学历结构:初高中、大专、本科。其中,大专占比最大。缴纳有五险一金。
“我们按照‘规模适度、便于管理、无缝衔接、动态调整’的原则,规范划分500余个综合网格,推进网格服务管理精准化、精细化。此外,我们还结合实际,将符合条件有管理主体的商圈市场、商务楼宇、园区工厂、学校医院、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区域划分专属网格18个,专属网格员由管理主体明确专人担任,管理主体承担专属网格内部治安防范、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基础信息采集等职责。”孙泽星说。
在强有力的网格员队伍支撑下,乌当区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也不断提升,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街道(乡镇)、矛盾不上交”。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孙泽星说,下一步,乌当区将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一体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信访工作法治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为抓手,依托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运用“诉求登记、分析研判、分流交办、跟踪督办、评价反馈”闭环工作法,构建“一平台受理、‘一站式’调处、全链条服务”工作格局,确保矛盾纠纷、民生事项流转顺畅、响应及时、办理高效,实现群众诉求办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努力把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纵深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艳飞
编辑 罗昌
二审 何欣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