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苏州东山出台阁!太热闹啦

“万人空巷”出台阁。苏报融媒记者 徐靖怡/摄制

“廿几年没看哉,老底子年年出!”今天(5月2日)上午,东山镇西街再现“万人空巷”的台阁表演,为市民游客奉上最纯正、最热闹的民俗盛宴。演出结束,家住东山的夏阿姨仍在回味。

东山出台阁,现场热闹非凡。苏报融媒记者 徐靖怡/摄

东山台阁,又名抬阁,是一种以高空杂技形式表演民间喜闻乐见的戏剧故事为主的舞台艺术,是抬在肩膀上的戏台,流动在大街上的戏文。2009年被列入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小演员与观众互动。苏报融媒记者 徐靖怡/摄

据东山镇志记载,宋室南迁时,以郑钊驸马为首的72户官宦家眷移民太湖东山“官庄”,由此开创了东山台阁的近千年历史。在东山镇,年年都要出台阁,俗称“三月会”。村民们以各自然村为单位竞相献艺,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憧憬。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只台阁主要由小演员和道具两部分组成。两名稚童分层而立,男在下,女在上。在下者立于一米见方的特制木质底座上,按剧情手持道具;在上者身穿古代戏装,有的站在刀尖上,有的立在棍棒上,还有的躲在禅杖上,衣裙飘拂,似凌空而立。台阁下方,由四名成人抬着,前方有锣鼓开道,两侧有鸳鸯叉护持,队伍缓步行走,可谓雅而不俗、惊而无险。整个节目既像在演戏,又似耍杂技,“奇、险、绝、妙”,引得场下观众连连叫好。

新潦村带来《小青青白娘子》苏报融媒记者 徐靖怡/摄

双湾村的《卖油郎独占花魁女》、新潦村的《小青青白娘子》、陆巷村的《武松打店》、碧螺村的《吕布戏貂蝉》、太湖村的《打渔杀家》,一个个熟悉的戏文故事重现眼前。西街两侧,人山人海,小孩子坐在大人的肩膀上看得入迷,年轻人站在沿街台阶上伸长了脖子,二楼的人趴在窗口举着手机录像……这一幕,描绘的正是非遗的活态传承。

“好看,好玩,这是我们本地的特色!”临湖镇的金阿爹和沈阿爹看得津津有味,讨论着以前的台阁有两层楼屋檐那么高,看台阁都要“望着天”。他们说,近年来,地方又慢慢恢复了台阁表演,这是一件好事。恰逢节假日,看到台阁再现街头,让更多人看到苏州的非遗,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苏报融媒记者 徐靖怡/文)

编辑:钱芳

推荐阅读